一网搜 注册 登录
一网搜 注册 登录
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信息>>图片新闻

打好“冰雪”牌 奏响“ 四季”歌 莲花山为长春发展文旅支柱产业贡献积极力量

时间:2025-10-13 15:06
【字体: 打印

  全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后,莲花山认真贯彻落实,牢牢把握文旅产业发展大势,主动适应我市“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”新目标新要求,系统谋划区域文旅产业发展大布局,主动融入“ 一心一带两翼三线四时”发展格局,进一步明确“生态优先、文化赋能、主攻冰雪、兼顾四季”发展思路,全力打好冰雪牌、奏响四季歌,为建设国家级文化和旅游产业高地贡献莲花山力量。

  一、巩固“三个坚持” ,筑牢文旅产业发展根基

  一是坚持科学定位。建区15年来,莲花山始终坚持绿色化、 内涵式、高质量发展,现已成为独具特色的文旅专区。特别随着地铁2号东延线正式通车,空港9号线加快推进,莲花山历史性地实现了由远郊到新区的蝶变。当前,度假区以创建“两山”理念实践创新基地为主攻方向,以建设冰雪、避暑、运动、康养、美食“五个莲花山”为发展定位,以科创康养、农旅融合、冰雪运动、文旅休闲四个功能区为产业布局,持续朝着生态高颜值、经济高质量、文化高品位、 民生高福祉“ 四高”大美莲花山目标迈进,为我市打造文旅支柱产业持续赋能。

 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。依托莲花山良好生态环境,保护和利用好122平方公里森林,100平方公里水源地,81条大小河流,39处地表喷泉等生态资源。今年4月,莲花山启动生态提质、环境提标、治理提效“ 三提”专项行动,聚焦环境突出问题整改,系统推进水环境治理、村庄清洁、建筑垃圾清运等工作,同步开展违建拆除、乱坟头及违建小土地庙清理等人居环境综合治理,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。下步,将围绕创建“两山”理念实践创新基地工作目标,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,进一步厚植绿色本底和生态优势。

  三是坚持文化引领。充分挖掘莲花山文化资源,围绕解放长春第一前线指挥所旧址,打造爱国主义项目,计划总投资6亿元,建设纪念馆、教学建筑、报告厅等设施。继续办好长春国际陶艺艺术邀请展,做大做响陶艺品牌,历经12届,陶艺馆收藏来自五大洲68个国家和地区的380余位艺术家创作的1300余件作品。未来将努力把莲花山独特文化融入每个景区、每个项目,以文促旅、以旅彰文。

  二、抓好“四个升级” ,全面打响今冬冰雪攻坚战

  一是精心包装项目,冰雪产品再升级。以“一冰两场”为核心,全力备战2025-2026冰雪季。长春冰雪新天地以“ 民族大团结・冰雪耀中华”为主题,在156万平方米园区内打造巨型冰雪雕塑群、民族风情体验区,通过灯光秀、实景演出等形式,展现国家团结、 民族融合时代主题;天定山滑雪场在现有18条雪道基础上,新增2条总长1600米趣味雪道,设置雪圈、雪地坦克等亲子游乐项目;莲花山滑雪场与中旅达成深度合作,引入专业运营团队,优化雪道设计、提升雪质保障。聘请北京巅峰智业专家外脑,帮助省建设集团做好冰雪季项目设计。

  二是精心优化服务,冰雪服务再升级。进一步扩容停车位,围绕地铁2号东延线建设雾开河大街停车场,在冰雪新天地景区周边增设1500个临时停车位,整理10万平方米含1000 余个车位临时停车场,加上部分道路沿线临时停车场,总计扩容停车位5000余个。继续开通景区接驳公交, 以及机场及火车站直达景区专线,地铁2号东延线终点站开设920路公交车,近期试运营。打造连接冰雪新天地与天定山民宿爱莲路步行街,引入品牌餐饮、特色小吃,推动天银湖酒店、 “莲”酒店等新增床位800余个。制定包括交通、医疗、宣传、舆情、志愿者组织等各项服务在内的冰雪季综合服务总体方案,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保障。

  三是精心策划活动,冰雪活动再升级。围绕文旅和体育两条赛道,按照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、 区级和企业五个维度,冰雪季预计开展体育类和文旅活动共75项,其中体育类28项,包括2025-2026雪季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亚洲杯、全国冠军赛、第六届雪地足球邀请赛、首届冰雪腰旗橄榄球赛等;文旅类47项,包括冰雪新天地烟花秀、跨年音乐会、新春灯会等。进一步做好“文旅+”和“+文旅”文章,让冰雪季活动更丰富更多彩。

  四是精心营造氛围,冰雪环境再升级。8月中旬启动冰雪季亮化彩化和冰雕雪建设计工作,将打造连贯璀璨的冬季夜景长廊,在景区入 口、交通枢纽设置主题冰雪雕塑,营造沉浸式冰雪氛围, 目前已召开2次设计方案论证会。紧盯元旦、春节等关键节点,通过传统媒体专题报道、新媒体话题营销、网红直播引流等方式,在抖音、快手、小红书等平台打造莲花山冰雪季话题,邀请媒体记者、旅游博主实地体验,全方位讲好莲花山冰雪故事。

  三、打造“三个品牌” ,实现四季文旅良性发展

  一是打造“雪域莲花”品牌,持续强化项目建设。系统谋划总投资657亿元“雪域莲花”都市冰雪产业项目矩阵,通过“一核一带一园”空间布局,推动业态全域融合、四季联动。 占地8平方公里“特色文旅核” ,重点推进投资10亿元“雪境汤泉”温泉部落、投资7亿元袁家村莲花山下等重点项目;占地50平方公里“都市研学带”,重点推进投资12亿元东方烁龙研学营地、投资7亿元梦想国等重点项目; 占地4平方公里“冰雪经济园” ,重点推进投资5亿元参仙谷、投资5亿元冰雪装备产业园等重点项目。

  二是打造“旅居莲花”品牌,持续提升度假氛围。适应文旅消费新趋势,莲花山全力打造以美宿、美食、美体为重点的莲花山“ 三美”微度假品牌。围绕构建多层次住宿体系,加快推进喜都温泉酒店、梨园宿集等高端项目建设,积极引进知名连锁品牌,推动民宿集群整屯提升,扶持骆驼王屯、不远山居等特色农庄做优做强。围绕培育特色餐饮品牌,加快推进袁家村莲花山下等重点项目建设,打造美食街区和夜市,推动院子餐厅提质扩容。围绕拓展户外运动空间,加快推进天定山体育公园等项目,持续举办半程马拉松、 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,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的户外运动新风尚,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高质量发展目的地。

  三是打造“兴业莲花”品牌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 以“兴业莲花”12条举措为统领,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。构建“线上+线下”双轮驱动服务模式,全面推行电子证照、快递送达、 自助获取及上门服务,实现“零跑动”办事。推进“秒批” 改革,企业设立登记压缩至30分钟,项目审批提速50%以上。建立三级帮办代办服务网络,推行“ 一帮到底,一次通办”协同机制。创新“线上实时对接+线下专班服务”双轨模式,开展订单对接、银企合作等专项行动,构建“政银担保”协同机制,助力文旅企业轻装前行。

 

初审:王海燕,复审:王小野,终审:戚劭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