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2022年工作总结
2022年,莲花山度假区坚持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总基调,围绕全省“一主六双”高质量发展战略,聚焦长春“三强市三中心”和“六城联动”战略部署,升级冰雪经济硬实力,激活院士产业新动能,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,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,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,奋力实现经济发展“止跌、回升、增长”目标,推动区域高质量全面发展。
(一)压实四方责任,筑牢管控防线。压实“四方责任”,实施商贸提级管控。科学划分253个网格,配齐配全999名“三长”,织密区、乡、村、屯四级防控网。建立平战转换机制,强化战时迅速响应能力。全区累计排查人员管控信息4900余条,对重点地区返回人员和密接、次密接全部落实管控措施。组建126人核酸检测队伍,打造步行15分钟“服务圈”,投放51个集装箱式便民核酸检测点,投入使用2台核酸采样车;累计全员核酸检测264.8万人份,卡口检测4.65万人份,宾馆、景区景点检测2900余人次,结果均为阴性;累计集中隔离5846人,接种89417针剂。强化应急队伍建设,4支扑火队24小时值守,处置复阳突发事件5起,全部妥善处置。
(二)强化安全意识,守住生命底线。全区上下树牢“隐患就是事故”意识,“9.28”事故前,率先组织“大排查”活动,围绕工地施工、企业生产、商贸门店用电用气、交通运输,特别是秋收农机运输安全、电焊作业等重点领域进行“地毯式”排查。“百日攻坚”期间,共排查企业293户,发现隐患1094项,整改1063项,整改率98%;在全市“大排查、大整治、大演练”行动中,共排查企业919户次,发现隐患921项,整改868项,整改率94.1%。约谈企业3家,刑事强制措施1人,震慑效果显著。对109名检查员开展培训,进行从业人员安全再教育,开展各类应急演练32次,企业安全意识、行业部门监管能力、安全管理水平明显提升。
(三)采取更实措施,全力保障运行。制发《经济运行攻坚方案》《项目攻坚方案》等措施。从严从实做好统计,预计全年GDP增长2%;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%;规上服务业、规上服务业核算行业增长5%;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%;地方级财政收入下降73%。服务企业的同时,挖增量、控变量,确保产值、收入应统尽统。落实干部包保责任制,构建区级班子带头包点,行管部门负责管线,处级干部落实到面的“点、线、面”服务模式,覆盖全区181户中小微企业,真正解决企业各类问题。建立项目“日调度、周协调、月总结”跟踪服务制,全力保障项目推进落位。全区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48个,计划总投资568亿元、年度计划投资58亿元,已全部开复工,累计入库47个,剩余1个预计11月份实现入库。谋划专项债项目3个,计划总投资53.35亿元,计划申请专项债资金31.5亿元,现已全部申报成功。其中,莲花山院士科研产业园、莲花山都市服务区新建校等重点项目,已于8月末全面启动建设。
(四)明确产业定位,大力招商引资。坚持“文旅+”产业发展理念,着重围绕体育、科技、乡村振兴等重点,线上线下全面推进。累计叩门招商13次,参加省、市举办的招商活动3次,“AI豆瓜农旅”项目在“中国第二届新电商大会”中实现签约。全年预计完成谋划项目46个,亿元以上洽谈项目58个,签约项目10个,落位项目9个。重点推进千万风光运维基地、中药集散中心、元宇宙产业园项目及影视科创动漫产业园、吉林省建设集团总部等落位项目。持续谋划包装中医院、婚庆文化园、千年演绎广场等项目。全年兑现“四上企业”和重点企业奖励资金427万元。到位内资预计完成25.2899亿元,同比增速5.46%;到位外资预计完成1025万美元,同比增速6%。
(五)加强基础建设,提升全域文旅水平。发挥项目引领和杠杆作用,通过申领专项债,加大政府投资力度,强化域内基础设施建设。完成全域“三区三线”划定和26个村规划初稿编制。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环评、供热排水电力专项规划编制。改建旅游集散中心2个、游客服务中心7个、新建旅游驿站8个、在建游客服务中心1个,建设旅游厕所90个,其中2A级旅游厕所30个,1A级旅游厕所22个,实现主要景区、主要街路和森林登山步道全覆盖。围绕各类别受众,打造8大露营地,其中浅山星空营地自开业即成全市热点,反响强烈。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。全面启动莲花山滑雪场升级改造工程,可实现当年投入使用。启动自行车道(全长200公里)、森林步道(全长157公里)、郊野公园、驿站和自行车公园等全域文旅项目。建成笼式足球场2个,在建休闲运动主题公园3座,其中14万平方米银湖公园已经落成。培育运营世茂宽厚里数智古风商街,组织各类引流活动19场。莲华耘宇田园度假村等3家公司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,俏天池主题驿站被评为“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”;四家乡光辉村被评为“长春市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”。全年预计实现接待游客100万人次,旅游收入9000余万元。
(六)专注冰天雪地,做大冰雪经济。2021-2022冰雪季,先后举办第25届长春冰雪节启动仪式暨长春冰雪新天地开园仪式、第十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群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、“2022迎冬奥环球跨年冰雪盛典”活动、“冰雪吉林e起嗨”网络主题活动、“抖IN CITY长春站”长春正当红跨年音乐会等活动。参与录制2022央视元宵晚会、中国国际频道纪录片“我的汉字故事”、浙江卫视“冰雪正当燃”综艺。举办第二届莲花山雪地足球锦标赛等活动,实现了“大活动精彩纷呈、中活动周周不断、小活动天天不停”。长春冰雪新天地、天定山滑雪场、莲花山滑雪场成为市区周边最响亮的金字招牌,为莲花山甚至长春市、吉林省打造了一张靓丽冰雪名片,创造了新的冰雪夜经济增长点。
(七)切实服务群众,维护社会稳定。深入落实“幸福莲花山行动计划”,持续做好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,完成10个方面55件实事任务,发放养老机构运营补贴14.28万元,投入36万元提升乡镇农村福利中心集中供养伙食标准,发放困境儿童生活补贴11万余元,全年共计发放救助金975.4万元。开展反诈宣传,制作发布反诈宣传视频3个,组织区内老人集中观看,增强老年人反诈骗防范意识。以“3+X”模式组建各村志愿服务队,把党的关怀的延伸至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(八)分类精准施策,维护社会稳定。全年信访信息系统登记案件201件,办结185件,其中国家信访局交办案件共计215件,及时受理率100%;按期答复率100%;责任单位满意率95.43%;参评率为81.4%。累计排查信访事项及隐患173件次,涉及744人次,1764户。开展进京访专项排查,排查重点案件56件次,106人次;对重点人及时列划,相继上报列划279名重点人。推动化解信访事项9件次,涉及72人次、99户。提前发布预警信息4次,涉及23人。其中,成功布控拦截自驾个体进京访1人、稳控到市群体访1件次、20人次;收回进京车票和机票3张,传唤扬言进京上访人员4人。打击违法信访群体2个。接待信访46件次,307人次。其中,个体访24件次,35人次;集体访22件次,272人次。全年发放信访宣传手册2000余份、宣传读本1000余册、宣传条幅20余条,制作信访宣传短视频1条。
二、2023年工作安排
(一)打造“文旅+”模式,明确产业方向。以“六城联动”为统领,围绕莲花山打造“文旅+”模式,着力优化产业结构、培育主导产业、汇集重大项目,努力形成多点支撑、多业并举、多元发展的新格局,全力引导项目尽快落地,相关企业尽快入区。重点围绕森林碳汇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力,打造莲花山特色产业项目,拉长产业链条,汽车运动城充分挖掘双山片区矿坑资源;观光农业城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;森林碳汇城大力对接研发机构,参与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建设;数智科创城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化服务项目落地;康美消费城形成特色鲜明的生命健康产业体系;文化旅游城充分挖掘区内资源优势,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。
(二)全力招商引资,推进项目落位。全方位抓好经济运行,做到高位统筹、综合施策,把指标细化分解,落实到月。全面加强经济社会发展,努力实现既定经济发展目标,脚踏实地谋发展、谋项目、谋招商、谋落地、发展民生。抓好全员招商,依托区域资源禀赋,抓紧谋划项目,明确项目优势,按照招商攻坚确定的分工、方向,走出去,请进来,谋划项目、对接企业。抓好项目建设研究,发挥“万人助万企”“专班抓项目”机制,实现领导包保、秘书服务、专班推进。对接国家、省、市拉动经济增长各项政策,谋划一批大项目、大平台、大载体,争取上级更多支持,充分享受政策红利。
(三)加快基础建设,助力区域发展。继续推动高速公路长莲段免费通行,为冬季冰雪产业发展打通通行通道。跟踪对接、服务保障地铁2号线东延、机场快轨和东南湖大路延长线、山水大道建设。谋划区内轨道交通和区内公交线路,打造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。完成学校建设和改造任务,力争引进落位一批名校。同时,落实急救120布点和市内定点救护医院确定工作。挖掘地产项目周边资源,动员企业认建认养方式建设公园绿地。加强市容环境整治,完成区域城市设计,统一建筑风格、体量、立面。围绕莲花山区位优势、生态环境、文化旅游、康体养生等特色,加大宣传力度。
(四)全面多点开花,提升区域人气。支持冰雪新天地、天定山滑雪场充实内容、完善功能、提升品质,全力研究谋划全季旅游项目。加快莲花山滑雪场升级改造进度,继续建设登山道、骑行路、郊野公园等基础项目,争取更加完善、更加智慧、覆盖范围更大。导视系统、旅游标识、各类驿站、帐篷营地、烧烤营地、森林探险等配套项目同步推进。已征土地启动实施种植大地艺术、辅以配套设施。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把莲花山建设成为长春最干净、最美丽的农村。策划实施各类文娱活动,谋划徒步节、自行车赛、草莓音乐节、露营节等系列赛事节庆活动。让莲花山从过去只能看,变成能游、能玩、能吃、能住、能运动、能休闲的旅游目的地,提升人气、增加知名度。
(五)抓实群众服务,确保安全稳定。坚决克服麻痹思想,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快速应急处置结合,确保迅速行动、高效处置。持续抓好“幸福莲花山”行动,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。持续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,维护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。抓好安全生产,提升应急反应能力,确保不发生较大的生产安全事故。抓好消防安全,加强隐患排查力度,不发生较大以上火灾。抓好食品药品监管,保障群众吃得放心、用得安全。抓好信访维稳,去存量、遏增量,确保重大问题信访不出区,敏感节点和关键时期不能出现上市、到省和进京访。抓好交通整治,强化车辆特别是大货车超载、超限、超速等违法行为治理。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、扫黑除恶等工作,力争不出现恶性治安案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