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政策解读
一、工作简况
(一)任务背景
《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(2021-2025)》经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,与2022年5月7日经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4次会议审议通过,并于5月12日以省政府文件形式印发。
2022年5月31日,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下发文件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各地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》(吉农办黑土发【2022】3号),明确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,完成黑土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。
2022年11月29日,长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了《长春市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(2021-2025)》征求公众意见座谈会,并于2023年3月30日以市政府文件形式印发。
(二)参与单位及编制单位
参与单位(排名不分先后):农业农村局、水利水务局、林园局、规自中心、规自分局;
编制单位:吉林省一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。
(三)工作过程
2022年8月份为咨询收集准备阶段;
2022年9月份为现场踏查调查阶段;
2022年10月份报告起草阶段;
2022年11月份至春节前,受疫情放开影响,先后召开相关参与单位电话会议2次,就报告提纲和研究内容进行充分论证;之后与各相关参与单位进行数据调取和咨询累积200多次,进而对报告的主要数据、图标制作提供了重要支撑;12月中旬完成编制文本;2023年1月完成专家评审;2023年2月完成《规划》的风险评估报告;2023年3月完成管委会合法性审查。
二、标准编制原则
(一)指导思想
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、指示精神为指导,贯彻党的十九大、二十大以及历次全会精神,紧扣《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》、《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(2021-2025)》要旨,把握《长春市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(2021-2025)》内涵。
(二)基本原则
科学准确;因地制宜;广泛征求意见。
(三)研究范围
鉴于度假区主要发展方向是以休闲度假观光产业为主导,产业开发蓬勃发展,部分属于一般耕地的土地已经进行了土地开发,现有耕地与规划耕地规模存在一定差异。本规划报告将以度假区最新的耕地保有量规划数据为研究目标,完成2021-2025年度黑土地保护规划任务。
关于报告主要核心指标的数据理解如下:
按照黑土区分布情况,全区都属于黑土范畴内。但本报告只对其中涉及耕地的土地报告进行了规划设计,主要数据来源为三区三线国统数据。
此外,度假区耕地约为22.6万亩,但是度假区地处丘陵和林地地带,局部地区处于坡耕地,实际上造成人工和保护性措施难以实施,因此,这部分“边角旮旯”地块数据没有统计到黑土保护区范畴。
三、主要目标的确定论据
莲花山度假区黑土地保护主要指标
类 别 |
指标名称 |
单位 |
数量 |
指标性质 |
产能指标 |
粮食产量 |
亿斤 |
2.80 |
预期性 |
重点任务指标 |
典型黑土区保护面积 |
万亩 |
19.44 |
预期性 |
典型黑土区实施秸秆还田面积 |
万亩次 |
3.37 |
约束性 |
|
典型黑土区实施深翻+增施有机肥面积 |
万亩 |
1.91 |
约束性 |
|
保护性耕作面积 |
万亩次 |
3.37 |
预期性 |
|
高标准农田累计达到面积 |
万亩 |
1.91 |
预期性 |
|
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|
亩 |
199.05 |
预期性 |
|
耕地质量指标 |
典型黑土保护治理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 |
g/kg |
0.5 |
约束性 |
典型黑土保护治理区旱地耕作层平均厚度 |
厘米 |
22 |
约束性 |
|
典型黑土保护治理区水田耕作层平均厚度 |
厘米 |
≥20 |
约束性 |
|
耕地质量等级与 “十三五” 初期相比提升 |
等级 |
0.2 |
预期性 |
目标 |
依据 |
黑土区保护面积达到19.44万亩 |
选择适合耕作和具备黑土保护耕作条件的耕地,它不能简单地用全部耕地替代,而是去除坡耕地等不适合保护的边角旮旯地块 |
实施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.37万亩次 |
秸秆还田和其他保护性耕作都需要一定的土地、供水和机械实施等便利条件,根据实际调查走访,选择高标准农田和周边适合进行秸秆还田等保护性措施的地块 |
在全部高标准农田范围实施深翻+增施有机肥举措,面积达到1.91万亩 |
因为只有高标准农田具备深翻条件 |
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.5g/kg |
土壤有机质增加需要大量投入,度假区现有黑土基质条件退化不明显,提高空间不宜过大 |
耕地质量比 “十三五” 初期提升0.2个等级 |
参照长春市黑土规划 |
耕层旱田耕层厚度22厘米 |
参照长春市黑土规划 |
耕层厚度20厘米 |
参照省黑土规划 |
四、《规划》主要内容
《规划》以章、节形势展开,共八章30节。
第一章为规划背景;第二章为报告编制的总体要求;第三章至第八章为黑土地保护的全方面支持内容。在结构上基本与《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总体规划》保持一致,结合度假区实际,提出具体的黑土地保护方案。
(一)第一章为规划背景。主要介绍度假区黑土地保护工作的发展现状、面临挑战及发展机遇。
(二)第二章为报告编制的总体要求。从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、任务目标、黑土地保护策略和编制依据等方面的详细阐述。
(三)第三章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。重点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、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、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。
(四)第四章为调整耕层结构。主要从五个技术方面实施,分别为着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、推广耕作层改良培肥技术、实施有机肥还田、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、加强农田环境综合治理。
(五)第五章为提升耕地质量监测能力。推进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、探索耕地监测数据平台建设、加强质量调查评价。
(六)第六章为推进机制和政策创新。明确强化黑土地保护的关键要素,创新黑土地保护经营机制,构建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。
(七)第七章为环境影响评价。从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,给出度假区的应对措施和举措。
(八)第八章为加强组织保障。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,其次要强化监督考核,再次要严格项目管理,最后要注重宣传引导。